美国的乳制品行业在为消费者生产安全、健康、方便的饮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令人羡慕的记录是该行业适应其加工、包装和处理这一复杂产品的能力的结果,以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
牛奶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液体。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和特点;但牛奶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使它有别于其他饮料。
不幸的是,牛奶区别于其他饮料的相同生物学特性也使其成为微生物生长的极好媒介。这种微生物生长可以是腐败细菌和病原体的形式。正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或巴氏杀菌,这些生物体才被破坏。
1864年,路易斯·巴斯德发现细菌可以被热破坏。很快,在大桶中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就成为了一种普遍做法,因为安全的好处和更长的牛奶保质期得到了认可。
高温短时间
20世纪30年代,巴氏杀菌牛奶的高温短时(HTST)系统得到完善。很快,通过HTST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的标准成为了行业规范。
美国的巴氏杀菌参数属于《巴氏杀菌牛奶条例》(PMO),该条例是行业和州监管机构与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合作制定的。对于白色液体牛奶,HTST加工牛奶的时间-温度关系至少为161
超巴氏杀菌
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液态乳制品的保质期。研究表明,在较高的热-短时间(HHST)比率下对牛奶进行巴氏杀菌[也称为超巴氏杀菌(UP)或延长保质期(ESL)]将提供安全的产品,同时将牛奶的保质期延长至50天或更长。
第二个参数已添加到PMO中,用于超巴氏杀菌(UP)牛奶的巴氏杀菌。UP牛奶的时间/温度要求至少是280。